2020年,在校党委、行政的正确领导下,中心领导班子带领全体8位党员同志,攻坚克难、锐意进取,以专业认证为抓手,完善教学质量监控,改进教学质量评价,创新教师教学发展,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和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
一、追求卓越 打造亮点
一是组织审核评估整改。巩固审核评估成果,聚焦问题抓整改。按照《河南省教育厅办公室关于进一步做好普通本科高校教学工作评估的通知》(教高函〔2020〕94号)要求,组织召开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工作推进会,开展整改落实情况自查,撰写并提交《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整改报告》(3.56万字)。
二是加强在线教学质量监控。服务学校发展大局,疫情面前勇于担当。制定《关于做好延期开学期间教学督导工作的通知》(商师政文〔2020〕-7号),下发《在线教学听课看课表》,组织线上教学质量监控会议五场,撰写《在线教学质量报告》15期(计10万字),按周上报省教育厅;编撰战“役”期间线上教学质量报告、优秀教师风采录;推出在线教学典型案例29例,发出《在线教学问卷调查》(学生篇、教师篇),分别收回12243份、806份问卷。
三是申报获批首批“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瞄准目标,提高标准,扎实工作创佳绩。中心秉持“以人为本、师德为重、能力为先、终身学习”的教师发展理念,构建“常态化、制度化、特色化”的教师教学发展体制机制,完善组织文化标识,建成了“理念先进、设施完备、队伍精良、功能优化”的教师教学发展中心。经历材料申报、迎接现场考察、会议汇报答辩等环节,成功获批“河南省首批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
二、务实重干 履职尽责
(一)教学评价:服务学校持续发展
一是设计师范专业认证方案。制定《师范类专业认证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商师教政〔2020〕10号),组织15个师范专业开展师范类专业认证线上培训,更新绑定“师范专业认证2.0系统”相关信息。
二是推进工程教育认证工作。制定《工程教育专业认证工作实施方案(试行)》(商师教政〔2020〕4号),召开专业认证工作部署会,组织测绘工程和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撰写提交工程教育认证申请书。
三是编制2019-2020学年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凝练教学改革与建设成果,分析教学工作薄弱环节,撰写发布《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本科教学质量报告支撑数据》(7.56万字)。
四是组织本科教学状态数据填报工作。依据部门职责、分解工作任务,制定《2020年本科教学基本状态数据采集工作方案》,组织相关部门开展数据采集和填报,数据表91个,数据项73731条按时完成。
五是完成学生评教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组织开展学生网上评教工作2次,完成年度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
(二)教学监控:完善质量保障机制
一是充分尊重教师教学工作事权,制定《教学质量免检教师认定管理办法(试行)》(商师教政〔2020〕17 号)。启动首批“教学质量免检教师”认定,被推荐教师31人,组织校级教学督导团专家深入课堂一线随机听课,给予科学评价。
二是加快促进新入职教师教学发展,制定《关于印发《新入职教师课堂教学达标认定管理办法(试行)》的通知》(商师教政〔2020〕16号)。
三是领导干部听课常态推进。做好听课组织协调、对接服务,“随机听课”与“专项听课”协同推进、“思政课程”与“课程思政”同向并行,听课计350余门次,编印《监控快报》11期。
四是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团协同联动。开展专项督查3次,“APPLE培育计划”培养青年教师142人,268课时;召开教学督导座谈会3场;评选教学督导先进个人33人。校级教学督导团全年听评课3200余课时,院级教学督导团实现课程覆盖100%,编印《督导简讯》16期,《督导简报》3期。
五是组建第十七届教学信息员团队565人,完成优秀教学信息员表彰107人。编印《教与学信息简报》22期(计22万余字),《eye回声》23期(计4万余字),微信公众号推送资讯60余篇。
(三)教师发展:促进教师能力提升
一是评选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奖。下发《关于开展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奖评选工作的通知》(商师教政〔2020〕13号),评选第二届青年教师教学奖142人,其中一等奖23人、二等奖51人、三等奖68人。
二是开展教师教学能力培训活动。推介培训资讯135篇;编撰在线教学经验;编制《在线教学工具汇编》《微课工具汇编》;组织教师网络课程学习,新注册教师63人,学习课程859门次、提交作业350份、获得证书106份;发出《教师培训需求调查问卷》,组织校本培训5场。
三是组织开展青年骨干教师和教学名师遴选工作。遴选推荐省级骨干教师7人、校级8人,获批省级5人;组织鉴定省级骨干教师5人、优秀2人,校级骨干教师19人、优秀5人;遴选推荐入选教学名师1人。
四是推进教师单科进修、实践锻炼和双师双能型教师认定工作。妥善安排2020年春季学期教师单科进修和实践锻炼工作。组织选派单科进修教师3人,实践锻炼教师60人;组织实践锻炼期满教师考核38人、通过36人;认定“双师双能型”教师49人。
五是组织第二届河南省本科高校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初赛遴选,推荐青年组复赛选手4人,教授组1人。获批省级特等奖1人、二等奖2人。
三、党建引领 提供保障
加强党建工作,聚焦实效,高质量推进“党建+业务”融合共进。中心党支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学习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教育论述,贯彻全国、省教育大会精神,落实国家、河南省、商丘市的“疫情防控”要求,为业务工作高质量完成提供了坚强有力的政治保障和组织保障。创新党建工作方法,以党建促业务,狠抓重点工作落实,慎终如始、勇于担当,在疫情防控和脱贫攻坚的大考中,巩固深化了党建工作成效。
按照校党委、纪委、监察专员办公室要求,坚持“一岗双责”,加强党风廉政建设建设,落实意识形态责任制,做好“双防”宗教工作。在服务学校“十四五”规划编制、省文明标兵年度复查、职称评审积分等工作中贡献了智慧和力量,发挥了积极作用。
四、不忘初心 扬鞭奋蹄
在校领导的带领和各部门的支持下,中心8位同志凝心聚力、砥砺前行,聚焦重点任务、坚定工作方向,各项工作稳步推进。但也存在不足之处:一是专业认证工作任重道远。整体上认识不足、重视不够、进展不力。二是信息反馈机制还不健全。反馈回路未形成,一些问题改进成效不明显。三是教师培训创新还不够。校本培训项目还不多,教师参与度不广泛。努力方向:一是加强宣传、提高认知,营造专业认证氛围。二是创新方式、提升实效,构建快速反馈闭环。三是创立品牌、校院联动,拓宽培训形式途径,提高培训实效。
惟其艰难,才更显勇毅;惟其笃行,才弥足珍贵。今后,教学评价与教师发展中心将继续围绕“服务教师发展,助力学生成长”一个目标,强化 “以评价促发展”“以督导促发展”“以培训促发展”“三驾马车”并驾齐驱、融合创新,利用好“教师教学发展综合服务中心”(教学之家)平台,在“省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基础上,“十四五”期间,力争把中心建成国家级教师教学发展示范中心,为学校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做出新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