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3日,我校在梁园校区汉梁楼105举办求真论坛,邀请第五届河南省本科高校课堂教学创新大赛特等奖获奖教师、来自外语学院的张晗老师,以《英语语言学概论》课程为例作经验分享和课堂观摩示范。
在分享环节中,张晗深入剖析了“英语语言学概论”的教学痛点、创新途径和创新成效。张晗指出,传统语言学课程往往面临理论抽象、学生学习积极性不高、有畏难情绪等挑战。为打破这一困境,其教学团队以学生为中心,把“情境化教学”与“任务驱动学习”有机整合,探索出一系列教学创新路径并取得显著成效。

跨文化跨学科元素的融入
在“英语语言学概论”课程的教学创新过程中,跨文化跨学科元素的融合巧妙借助中英对比分析的形式得以生动展现,为课程教学开辟了新的维度与视野,提升了教学成效与学生的学习收获。
以“一主线、三阶段、四元素”框架为依托,在“一主线”层面,运用中英对比案例驱动学生对语言学知识的深度理解。“三阶段”中的课前预习阶段,教师借助线上平台推送中英语言文化对比资料;课中学习阶段,教师组织开展丰富多样的中英对比分析活动;课后拓展阶段,布置中英语言文化交融的实践任务,强化学生的知识应用能力与创新思维能力,促进知识的深度巩固与拓展。“四元素”包括家国情怀、人文素养、科学精神、深度学习,相互交融渗透,有力促进了学生综合素质的全面提升。
2S5E教学模式的建立
2S5E教学模式是在现代教育理念和多种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构建而成,它融合了建构主义、情境学习理论以及合作学习理论等多方面理念。通过SPOC为基础,Engage、Explore、Explain、Elaborate、Evolve、Summary七个环节紧密相连、相辅相成,有效地提高教学质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和实践能力。
课前趣味预学
课前设计趣味预学环节,打破传统预习的枯燥模式。教师根据即将讲授的语言学知识点,制作富有创意的预习资料,如微课视频、问卷调查、线上线下活动、模拟AI学者等为课堂教学的高效开展奠定良好基础。
动态评价体系的保障
动态评价体系通过过程性、阶段性和体系化的评估反馈,从多个角度为学生提供学习指导、成果肯定和提升方向,精准赋能学习进程,全面激活学习潜能。
在课堂观摩环节,张晗以“Regional Dialect”(地域方言)为例展示了一节生动的示范课。课程通过新颖的教学环节设计、丰富的教学资源运用以及积极的互动交流,为参训教师打开了一扇深入了解英语地域方言的知识大门。
求真论坛是学校“1124+N”教师教学培训框架下四大论坛之一,旨在通过教学竞赛优胜者现身说法,助力教师教学能力提升。本次活动不仅展示了优秀教师在教学理念、方法与课堂组织上的创新智慧,也为教师创造了互观互学、交流研讨的机会,特别是给青年教师提供了良好的学习范例,真正发挥了优秀教师引领示范和“传帮带”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