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中心领导班子带领全体6位党员同志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聚焦教学评估,强化教学监控,服务教师发展,敢于担当,攻坚克难,团结协作,务实重干,圆满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和学校安排的各项工作。
一、勇于担当,精心组织教学评估
聚焦新一轮“五位一体”教学评估,推进审核评估阶段性工作。梳理教学状态数据,编制年度教学质量报告。协调推进师范专业、工科专业认证工作,服务学校内涵式、高质量发展。
一是出台《商丘师范学院本科教学工作审核评估教学单位评建工作指南》等审核评估文件4个、编印《审核评估知识手册》《应知应会知识手册》等各类师生学习材料6万多字,组织全校性专题推进会议8次。
二是组织撰写审核评估自评报告、整改方案,计20万余字,组织收集梳理评估支撑材料7类89盒,仅档案材料的目录就达3万多字。
三是通过协调分解任务、答疑解惑、汇总整理、标准比对、沟通反馈、修改完善、在线填报等,组织填报年度教学状态数据,表格97张、数据记录5万多条。
四是组织编制2018-2019学年度本科教学质量报告及支撑数据,计7万余字。
五是组织文化产业管理、统计学、美术学等10本科专业参加省级评估。
六是落实《关于加快推进专业评估(认证)的意见》,组织上报师范专业、工科专业评估规划,推动小学教育、生物科学2个师范专业、电子信息工程、测绘工程2个工程教育专业的认证工作。
七是组织开展学生评教和教师教学质量评价工作。
二、创新引领,推动教学持续改进
构建“校级教学督导员、院级教学督导员、学生教学信息员、领导干部听课”等教学监控体系,推门听课成为常态,强化信息反馈机制,推动教学持续改进,完善教学质量保障长效机制。
一是组建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团,推动教学督导结构上、组织上、内容上和功能上整体提升。注重创新引领、打造品牌。针对青年教师,实施“Apple”培育计划,促进青年教师成长(青苹果—黄苹果—红苹果);针对课程建设,聚焦发现“优课名师”“免检教师”,推出“商师金课”。
二是校级教学督导团精准帮扶、专项听评课,全年听评课2000多门次,学院覆盖100%;创新性开展教学秩序专项督查、实践教学专项督查、试卷和毕业论文(设计)专项督查、考试秩序专项督查等共计6次;
三是以“专项听评课”为基本环节,以开展“业务座谈会”“专题培训”“指导教学竞赛”为培养手段,以传承“教学经验”为辅助办法,召开“教学督导促进教师教学质量提升”系列座谈会,为商师“APPLE培育计划”的青年教师把脉护航。
四是联动院校两级教学督导,沟通教师、学生、教学管理者,形成“两级三位一环”的教学督导闭环架构,评选教学督导先进个人。注重工作实效,推出《教学督导简报》6期、《教学督导简讯》7期。
五是组建新一届教学信息员团队。遴选优秀学生537人。注重教学信息员组织文化建设,推出昵称小eye及专属LOGO之后,再推出形象玩偶—“eye精灵”,寓意教学信息员“于己,追求高度;于人,释放热度;于校,感恩守护”;推出微信小程序“商师EYE精灵”,方便教学信息员随时、随地、随事记录各种教与学信息。召开2018-2019学年优秀教学信息员表彰大会,公开表彰第十四届优秀教学信息员101名。通过发布《教与学信息简报》(每周一期)、《eye回声》(每两周一期)、《商丘师范学院教学监控问题反馈表》等形式,凝练监控资讯、构建反馈闭环。全年共推出《教与学信息简报》38期;《eye回声》18期;微信公众号推送资讯60余篇。
六是领导干部听课常态推进。根据审核评估整改要求,及时修订《领导干部听课记录表》,校领导、职能部门领导随机“推门听课”与“集体听课”相结合,全年听课400余门次,推出《商丘师范学院监控快报》15期。
七是聚焦督导业务培训,加强学习交流,创新性开展“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督导培训模式,推送督导工作参考300余篇。加入全国高校内部保障机构联盟(CIQA),成为联盟理事单位。接受河南省农业大学、河南检察职业学院、郑州升达经贸学院等兄弟院校就教学督导工作进行交流。
三、追求卓越,服务教师教学发展
全面实施《教师教学能力提升行动计划实施方案》,充分利用“教学之家”平台,组织教师单科进修、实践锻炼、教学竞赛、校本培训等各类项目,培养青年骨干教师、教学名师,全面服务教师职业发展。
一是规则在先、严格程序,组织评选第二届教学奉献奖。选拔第二届教学奉献奖获奖教师20人,每人全额发放奖金1.5万元。
二是组织教师参加河南省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活动。从首届青年教师教学奖、校长教学质量奖获奖教师中遴选推荐参加河南省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复赛选手4人,经过复赛、决赛,参赛教师取得优异成绩。其中荣获特等奖1人,1等奖1人,二等奖2人。
三是组织选派单科进修教师10人、实践锻炼教师66人。组织实践锻炼期满教师考核2次共计65人,59人通过终期考核。组织认定双师双能型教师66人。
四是组织微课录制培训、信息技术专题培训、教学沙龙、名师工作坊、校外专家报告16次,参与教师1500多人次。
五是选派新入职教师参加国培项目、省培项目13人。协调参加各类外出培训会近60多人次。协同招生与就业处、创新创业学院举办专题培训4次。
六是组织教师注册学习网络课程,新注册教师117人,学习课程1037门次、证书318份、提交作业639份,联合教育部网培中心进行专家讲座全国直播1次。
七是组织遴选推荐省级骨干教师8人、教学名师2人,获批省级骨干教师7人、教学名师1人。组织鉴定省级骨干教师6人、校级骨干教师19人。
八是精心管理教学之家,服务全校130多场次,受益师生2万多人次。
四、加强党建,保障工作高效运行
加强党支部建设,注重政治理论学习,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严格执行民主集中制,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落实意识形态、统战和民族宗教工作责任,积极参与脱贫攻坚工作。持续加强和改进作风建设,有大局意识、奉献精神、工作本领,确保服务至上,积极参与“示范校”年度考核、职称评审积分等工作。中心党支部是一个坚强战斗堡垒,中心全体党员是一支特别能吃苦、特别能奉献、特别能战斗的工作团队。
五、砥砺前行,不忘初心牢记使命
中心运行3年来,在校领导关心和各单位支持下,在人手少、任务多、责任重的情况下,6位同志齐心协力,各项工作得以顺利完成,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
不足之处:一是专业认证组织宣传学习还不到位,一些二级学院重视不够,认识不到位,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强力推进。二是教学信息发挥作用不够,一些问题改进不力,反馈机制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三是教师发展项目创新不够,校院两级培训联动机制没有建立,教师主动参与教学发展活动氛围不浓。
努力方向:一是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加强学习调研,强力推进专业认证工作;二是完善教学信息反馈机制,发挥校院两级教学督导团和学生教学信息员的作用;三是调动二级学院积极性,注重发挥基层教学组织在教师教学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在“专业认证成为抓手、质量保障成为常态、教师发展成为关键”背景下,班子成员将坚持问题导向,狠抓工作落实,为学校全面深化改革加快转型发展建设高水平应用型大学贡献智慧和力量。